多吃蔬果多運動‧遠離“塑害”從生活開始

  • 營養師促請民眾多吃蔬果,避免食用加工食品。 (圖:星洲日報)
  • 張英發:人體的排毒系統會將有毒成份從尿液或排泄物中排出,惟若所攝取的塑化含量過高,身體才會無法荷負,進而遺留在體內。(圖:星洲日報)
  • 吳舒豪提醒民眾,便宜而又方便的食物往往增添了很多添加劑成份,危害身體健康。(圖:星洲日報)
1 of 3
塑化劑風波繼續延燒,日前又一台灣飲料被諭令下架禁售後,民眾聞“塑”色變,唯恐自己在無形中攝取過量的塑毒。
受訪的多名營養師異口同聲表示,塑化劑不只是存在食物中,就連用來包裝食物的塑料也會釋發出塑化劑,因此要遠離“塑害”,就必須從生活開始,做到無塑料生活,多吃蔬果和多運動。
他們強調,塑化劑只是眾多食品添加劑的其中一種,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唯有少吃含有添加劑的加工食品,才能避免吃進更多“毒素”。
張英發:勿用塑料容器保鮮膜
營養師張英發表示,要遠離“塑害”就應從無塑料生活開始做起,包括不能使用塑料容器及保鮮膜用具來儲存食物。
他表示,即使部份塑料容器註明可承受特定的高溫,但並不意味著就不會分解出塑化劑,其實它們在溫度未達到一定程度前已慢慢地分解出塑化成份,在達到所指定的溫度後,將加速分解。
“尤其是裝置含有油脂類食物的塑料容器將更嚴重,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玻璃盛裝食物。”
人體可排泄有毒成份
不過,他促請民眾不必過於恐慌,因為人體的排毒系統會將有毒成份從尿液或排泄物中排出,惟若所攝取的塑化含量過高,身體才會無法荷負,進而遺留在體內。
他說,多吃蔬果才是遠離塑化劑的根本處方,而一天內所食用的蔬果含量應該佔總食量的一半。
“若體內含有過量塑化成份者則更應避免食用肉類,而應使用全蔬果餐,而且蔬果應該生吃,完全不使用油來處理,比如可以用燙或蒸的方式處理,相信在3個月內,就能看到效果和改善。”
他也補充,必須以愉快的心情進食,食物中的營養才能夠有效的被吸收。
鄭詩玲:減少食用加工食品
自然療法師鄭詩玲表示,要預防誤食含塑化成份食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講究“原汁原味”,減少食用加工食品。
她表示,加工食品如罐頭和包裝食品,無可避免地必須使用大量的添加劑,以保存其色香味和質感,消費人無法控制商家是否採用過量超標的添加劑,由於防不勝防,唯有少吃。
“現代人生活在毒素中,不管是吃喝,甚至空氣中都帶有毒素,因此除了要選擇天然的食物,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包括多運動以及減少心理壓力,這樣才不會讓毒素有機可乘。
她指出,人們可以從身體徵兆中發現體內是否已經被毒素入侵,只要及時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遠離這些毒素“給自己一個月時間去改變生活習慣,食用天然食物,多運動,在首個星期會感到很辛苦,甚至難以適應,但過後你會發覺身體的負擔明顯的減少。”
吳舒豪:儘量自己烹煮食物
營養師吳舒豪表示,人體每天所食用的食物添加劑可以高達500至600種,即使是一顆糖果也可以有五六種添加劑,因此添加劑可說是無所不在,嚴重入侵我們的生活。
他提醒民眾,要遠離添加劑,首先就必須做到“不貪”——不貪便宜,不貪方便。
“市場上充斥著“速食”品,強調好吃又方便處理,比如三合一包裝飲料、快熟面或麵包類。這些食物內都有很多的添加劑,我們只是吃到它們的味道,但是這些食品已完全失去原有的營養,反而變成代替品。”
他也建議民眾儘量“D.I.Y”自己烹煮食物,少吃肉類以及少食用加工食品,避免吃進大量的添加劑。
“消費者也必須有智慧,在購買食品時不要怕麻煩,一定要去瞭解食品的成份,才能選擇到化學添加劑少的食品。在食品成份名單上,通常列在後面的都是化學添加劑,通常都是我們看不懂的學名,若列出的種類越多,表示使用的添加劑越多。”
他提醒民眾,選擇自己信任而且又有安全保障的天然食品。
身體含過量有毒成份,將出現以下的徵兆:
■長期頭痛
■常常過敏
■無法集中精神思考
■嚴重的黑眼圈
■皮膚狀態欠佳,如生暗瘡
■擁有體臭或口臭(星洲日報/大都會)

有关塑化劑的 Videos

『食』在要注意!!認識無所不在的殺手:DEHP塑化劑(plasticizer)

 

『食』在要注意!!起雲劑分析用途專家做給你看


起雲劑+塑化劑DEHP 通通吃下去


起雲劑+塑化劑DEHP 通通吃下去 PART 2


起雲劑+塑化劑DEHP 通通吃下去 PART 5 1/2




遠離塑化劑 生活五少五多

諶淑婷/臺北報導

塑化劑風暴至今,衛生署昨天公布相關統計數字,各縣市共稽查三萬三千七百六十二家商家,要求兩萬七千多件產品下架,三千多家產品製造商涉入,健康諮詢門診服務量也達三千多人次。衛生署呼籲民眾參考「五少五多」原則,以正確的日常保健方式保護自己。

「五少」原則就是少塑膠,包括用不銹鋼杯或馬克杯取代塑膠杯,少讓兒童接觸塑膠巧拼地板,以及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保鮮膜。另外還有少用含香料的化妝品及保養品、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少吃動物脂肪及內臟等。

「五多」則是多洗手、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蔬果、多運動,幫助新陳代謝,加速塑化劑排出,以及餵嬰兒喝母乳,避免使用奶嘴。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為了保護自身安全,民眾應該認識哪些物品容易含有塑化劑,或者容易釋出塑化劑。

防止有毒性塑化劑 勿用塑膠容器裝水及食物

2011-06-14 05:35:00

(本報記者陳潤芝紐約報道)台灣塑化劑事件及歐洲爆發大腸桿菌引起市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及華僑文教中心昨(12日)特於新移民講座中,解答華人相關問題,西奈山醫學院退 休教授李衡鈞表示,切勿讓塑膠物料跟飲料接觸,否則可能對人體有害。 為教授保持健康人生的基礎知識,李衡鈞除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向在場人士大派養生的貼士外,昨日更特別即場解答市民的問題。

李衡鈞表示,「塑化劑」(DEHP)與其他「鄰苯二甲酸」為基質的「塑化劑」(Phthalate based Plasticizers)都屬「環境荷爾蒙」類的毒素,而以檸檬酸為基礎的「塑化劑」(Citrate based)如「烷基檸檬酸」(Alkyl Citrates)等則相對安全。

要防止有毒性的塑化劑,李衡鈞建議於日常生活中儘量不要使用塑膠容器裝水及食物,並以高品質的不銹鋼水壺裝水或陶瓷器裝食物,「對抗DEHP最佳的武器, 是只吃新鮮的、當令的,不經加工的天然食物」,對加工食品一概說不。

李衡鈞指,不少保溫瓶以塑膠製造,切記不要讓其與飲料接觸。有聽眾就擔心燒煮沸的開水如在保溫瓶存放一天將減低其養分,對此李衡鈞認為水分中的礦物質仍沉 澱在內,問題不大,「不過新鮮的東西就是好的,就算水也一樣」因而提醒華人要以此為原則。 此外,為嚴防大腸桿菌,李衡鈞建議大家將青菜及肉煮熟才食用,另外勤洗手,每次均用肥皂洗手,並按照一首「生日快樂歌」的長短時間反復沖洗;而在廚房處理 生肉時,也不要污染生吃的沙拉,保持清潔,以避免食物污染。

塑膠罐裝卸妝油食用油 風險低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11年6月14日電)塑膠罐裝卸妝油及食用油會否溶出塑化劑?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相對風險較低。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則呼籲提早禁止食品包裝及容器使用添加塑化劑的PVC材質。

台、韓泡麵所附油包都在香港被檢出含塑化劑,市售知名品牌卸妝油及食用油也常以塑膠罐作為容器,是否有相關風險存在?

林杰樑表示,通常這類產品用寶特瓶為容器,而寶特瓶是不該含有塑化劑的,再者每公斤溶出塑化劑0.05毫克,比PVC材料每公斤溶出1.97毫克低許多。

他還說,卸妝油裝塑膠罐若有溶出情況,因這類材質分子較大,擦於皮膚上不易被吸收,風險較低;為求避風險,也可於買回後改置入玻璃罐。

吳家誠指出,要看瓶子的材料而定,若是PE及PP材料,因為比較軟,不需要添加塑化劑;若是PVC材質,因為質地較硬,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軟化材質,溶出塑化劑機率較高。
他還說,若是回收塑膠材料,也很容易會添加塑化劑;呼籲政府可藉這次塑毒事件,提早比照歐盟,禁止食品容器使用PVC材質。

環屬擬於2013年禁用PVC保鮮膜





市售保鮮膜仍有許多含有聚氯乙烯,從外包裝上就有註明,學者建議,這些材質的保鮮膜都不適合直接接觸食物。(本報資料照,記者劉榮攝)

〔本報訊〕塑化劑風波越演越烈,但除了黑心食品外,平常都會出現在廚房內的PVC保鮮膜,更容易釋放大量塑化劑。環保署表示,下個月初開會討論禁用PVC保鮮膜時程,最快將在2013年,國內將全面禁止PVC保鮮膜的製造、輸入及零售業販賣。

據悉,市面上的保鮮膜分有PVC跟PE兩種材質,同強調可以保持新鮮、防止異味。但差價卻有兩倍之多,原因就是PE強調不含塑化劑,PVC的保鮮膜會產生塑化劑。

市售塑膠容器或PVC保鮮膜,因為是脂溶性,容易藉由油脂釋出,即使不用加熱也會溶出塑化劑,所以消費者即便不用塑膠容器裝盛熱食,只要包覆或接觸油脂食 物,就會溶出許多DEHP塑化劑,醫師也建議盡量減少PVC與食物接觸的時間,最好是不要讓PVC接觸食物,更不要將塑膠製品盛裝食物,加熱微波。

去年底曾有環保團體憂心PVC材質經焚化爐燃燒產生戴奧辛等有毒物質,環保署曾提出限用PVC保鮮膜,如今塑化劑風波加劇,環保署已邀集專家學者開會討論,預定最快2013年上路,限制PVC保鮮膜製造、輸入供零售業販賣。

比塑化劑更毒 苯乙烯、甲醛隨處可遇

  • 2011-06-12
  • 中國時報
  • 黃天如/台北報導
     小心生活中比塑化劑更毒的物質就在你身邊!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苯乙烯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動物確定致癌物、人類可能致癌物,研究顯示,人體長期接觸與累積,可能會導致腸胃道方面的癌症
     他說,在環保資源回收分類中為《6號》的聚苯乙烯,只要遇熱就會釋出苯乙烯,碰到七十度C以上的高溫,甚至會變形。常見用途包括超商現煮咖啡的杯蓋、保麗龍碗、透明的塑膠杯等。至於紙杯內層的薄膜則是乙烯,與聚乙烯不同,但低密度的乙烯也不宜用來裝熱飲。
     所以,要避免攝入過量苯乙烯,飲用超商熱咖啡最好打開蓋子再喝,避免用保麗龍碗吃泡麵,以及用透明塑膠杯盛裝熱飲料或熱食。
     至於甲醛(福馬林)則早在二○○六年,就被WHO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也就是動物及人類的確定致癌物質。環境中只要有○.一ppm的甲醛,就會刺鼻,若是濃度達○.五ppm,就會令人不自主地掉眼淚,甚至喉嚨痛。
     林杰樑說,甲醛最常用於合板類的裝潢建材,只要新家具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多半都是添加甲醛的結果。建議民眾最好選擇有「綠建材」認證的環保傢俱,或者二手傢俱,此外,實心木質的傢俱,也相對比較安全。他說,若實在無法避免,至少也應將傢俱放置通風處,直到刺鼻味揮發消散之後再使用。
     此外,新房子及車子使用冷氣時,應儘量設定在換氣的位置,最少持續一年。不要為省錢,而改用室內或車內循環,如此可以減少密閉空間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甲醛的傷害。
     由於甲醛還有塑形、漂白的功效,過去舉凡牛仔褲、免燙衣褲,甚至於小貝比的衣物,都曾被檢出含甲醛。所以,建議民眾購買衣物後,應先以洗潔劑確實洗淨。

台灣‧塑膠容器裝食物‧常溫油食釋更多塑化劑

 2011-06-12 15:27
(台灣‧台北12日訊)一般人以為,塑膠容器不加熱、不裝熱食,就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學者研究發現,這是錯誤觀念!
事實上,即便在常溫下,只要裝盛到油脂食物,塑膠食品容器所溶出的塑化劑劑量,仍比裝盛熱湯、熱食高出更多。

其中尤以PVC材質的保鮮膜最嚴重,其所含生殖毒性的塑化劑DEHP,在油脂中溶出的平均檢測值,是第二名PP塑膠容器的12倍,已超過台灣衛生署管制標準30%,最高檢測值則超標近4倍。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經檢測100多件市售各類塑膠食品容器後,發現以PVC保鮮膜的DEHP溶出量最高,11件樣本平均測得1.98ppm,最高測到7.27ppm的高濃度,已達管制標準的5倍。
陳美蓮指出,假設DEHP從PVC保鮮膜溶出到食物的最糟情況,以60公斤成人一天吃3公斤食物來計算,平均會吃下5.94毫克的PVC,超過歐盟每日最大容忍量3毫克的近1倍。
(星洲日報/國際)

 

《塑毒風暴》• 身难安

美國‧更新《致癌物質報告》‧甲醛、苯乙烯可致癌

2011-06-12 17:02

(美國‧華盛頓12日訊)美國衛生部上週五發佈《致癌物質報告》,將8種化學物列入致癌或可能致癌名單,其中,常見於建築材料及家具的甲醛(formaldedyde)證實致癌,塑膠製品及香煙均含有的苯乙烯(Styrene),則可能導致淋巴癌。

這份報告由衛生部美國國家毒物學計劃(NTP)負責編寫,在“已知致癌”類別新增甲醛和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2種物質,在“合理預期致癌”類別新增苯乙烯等6種物質,2大類別總共列入240種致癌物質。

報告稱,無色、易燃、氣味強烈的甲醛,會增加罹患某些罕見癌症的風險,包括咽喉癌和脊髓白血病。

甲醛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塑膠、合成纖維、皮革、醫藥和染料等,一些建材和家用產品如木材合板,乃至直髮造型品、廉價的衣服或玩具,都可能用到甲醛。新屋的氣味也是由甲醛發出,令人防不勝防。

馬兜鈴酸則是一種有機合成物質,許多植物含有馬兜鈴酸,例如中藥藥材“廣防己”和“青木香”等。馬兜鈴酸可能促使腎病和肝病患者罹患膀胱癌及尿道癌。

苯乙烯的用途也很廣泛,包括橡膠、塑膠、絕緣材料、玻璃纖維、管線、汽車零件、食品容器和地毯等均可發現它的存在。

大量接觸苯乙烯出現白血病

研究發現,接觸大量苯乙烯的工人出現白血病、淋巴瘤及破壞白血球基因的風險較高,亦增加患胰臟癌及食道癌風險。
報告特別指出,一般人最容易接觸到苯乙烯是透過吸菸。
不過,報告說,在影響某人是否會罹癌的許多因素中,暴露的總量和時間長短,以及對某種物質的過敏性,也是其中原因。

美國化學企業施壓致癌物報告遲數年公開

美國化學企業竭力阻止政府公佈結果,令這份《致癌物質報告》遲了數年才公開。 

美國化學委員會(ACC)便強烈抨擊這份報告,表示科學進程可能已遭政治挾持。

ACC的會長兼執行長杜利發表聲明說:“衛生福利部發佈的報告,對甲醛和苯乙烯做出莫須有的歸類,將讓消費者產生不必要的驚慌。” 美國環保團體全國資源保護委員會,則讚揚政府為民眾健康著想,無視壓力公佈報告。

(星洲日報/國際)

苯乙烯甲醛或致癌列黑名單

11/06/2011 22:58
(華盛頓11日路透電)美國衛生部周六晨發佈最新報告顯示,政府正式將苯乙烯和其他7種化學物質,列入可能導致人體患癌的物質名單。
苯乙烯廣泛運用於塑料包裝、一次性紙杯、食物容器和建築材料中。
在此次列入的名單中還有甲醛。報告強調,甲醛的危害性,是被公認的能夠導致某種類型白血病的致癌物質。在膠合板、紙板,甚至一些頭髮護理產品中存在。
報告指出,此次對致癌物質發出的警告,來自對工業環境工作人員的研究報告。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全球衛生院院長蘭德里根建議人們,特別是懷孕的婦女和兒童,應該避免使用聚苯乙烯容器,以及使用此物的其他產品。

塑毒入河川‧台釣客不吃淡水魚

 2011-06-11 17:19
(台灣‧台北11日訊)台灣塑化劑污染氾濫,河川也早已受害。台當局環保部門委託學界過去10年對全台30條河川監測,不僅發現河中塑化劑有逐年增加趨勢,甚至發現,部份河川魚體中,可測到幾十到幾百ppm不等的高濃度塑化劑。食物鏈遭塑化污染範圍超出想像。 

環保部門:加強淨溪

成功大學團隊接受政府委託,進行的“2009至2010年毒性化學物質環境流佈背景調查”,再次證實這項危機,不僅底泥、河流野生魚體中也都發現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且濃度是6種塑化劑最高的。
花蓮縣環保局對此表示,從監測結果來看,應該是民眾所丟棄的塑膠製廢棄物所導致,將加強宣導及淨溪,減少河川污染。
在獲悉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高,釣客表示,淡水河的野生魚也不敢吃,他釣魚會看魚種,從外海游進淡水河的魚才會吃。
對於秀姑巒溪的溪魚受染,當地民眾則感到驚訝。瑞美村的阿美族陳小姐說,會在秀姑巒溪捕魚的都是阿美族,主要是自己吃,鮮少販賣,聽到溪魚有塑化劑,感覺還是會怕怕的,但不會因此不吃魚。
(星洲日報/國際)

香港‧御品皇生麵DBP超53倍‧全線下架

(香港)惠康獨家銷售的御品皇生麵香濃牛肉味,被傳媒驗出含塑化劑DBP超標近53倍,惠康決定將同系列全部6款生麵下架,並安排已購買有關產品顧客辦理退款,食物安全中心將抽取有關麵食樣本化驗。
日清大將炒麵亦超標
有線電視早前委託獨立化驗所檢測市面10款速食麵樣本的醬料,發現其中4款產品驗出塑化劑,其中御品皇生麵香濃牛肉味的醬料,驗出含16.1ppm塑化劑DBP,超出“從容器遷移到食物的DBP行動水平”0.3ppm達52.7倍。
日清出品的一款大將炒麵則含2.3ppm塑化劑DEHP,超出香港的1.5ppm標準。
至於辛拉麵特辣香菇味和金粉牌河粉王,則分別驗出1.3ppm和0.48ppm塑化劑DEHP。上述所有麵食的生產地均是內地。
惠康超市透過公關公司回應指出,他們目前仍正就御品皇產品進行塑化劑測試,若同樣驗出含塑化劑,將要求製造商調查原因,包括是原材料受到污染,還是產品包裝膠料滲出塑化劑污染醬料所致,並作跟進。日清暫未回應會否停售產品。(香港明報)

塑包污染食品


塑化劑風暴持續擴大, 受害食品愈揭愈多,不只台灣 也不限飲品。 港人至愛的多款即食麵也宣告淪陷,兩款即食麵醬料被驗到塑化劑含量超出食用標準,其中御品皇牛肉味生麵的醬料,更被驗出含有毒性較強的塑化劑DBP達百萬分之16.1,超出標準的0.3ppm約53倍,為首次在港驗到有食物DBP超標。

另3款被驗出有塑化劑的泡麵,「日清大將炒麵日式燒汁味」醬料DEHP含量達2.3ppm,超出標準的1.5ppm; 韓國農心出產、上海製造的「農心辛拉 麵特辣香菇味」醬料,DEHP含量為1.3ppm,雖然未超標,但近逼上限;「金粉牌河粉王原汁牛腩味」醬料,DEHP含量少於1ppm。

另外,香港食安中心在壽桃牌兩款產品中也驗到有DBP,「生麵皇(瑤柱海鮮湯味)」的脫水菜包含0.28ppm,「非油炸即食麵(葱香雞肉味)」調味包則有0.25ppm。


獨家銷售「御品皇香濃牛肉湯味生麵」的惠康超市發言人說,會再對相關產品進行塑化劑測試,若同樣驗出含塑化劑,將要求製造商調查原因,包括是原材料受到污染,還是產品包裝膠料滲出塑化劑污染醬料所致,並作跟進。

壽桃牌雖然不用下架,但發言人強調,原料及生產過程都未添加塑化劑,包裝也經過認證,現在已將產品送往化驗,將盡力找出受汙染的源頭。

被測檢出含塑化劑的食品、飲料甚至藥物愈來愈多,光靠政府對所有食品進行測檢,需要花很多時間。作為消费者,除了必須注意食品衞生,也必須注意產品包裝膠料会否滲出塑化劑污染食品。



    台灣‧包括草莓花生黑糖3口味‧著名捲心酥含塑毒

    (台灣‧台北9日訊)台灣塑化劑污染食品風波繼續擴大,在網上熱賣的“黑師傅捲心酥”亦被驗出塑化劑。
    生產“黑師傅捲心酥”著名的台灣威化公司表示,旗下草莓、花生及黑糖等三種口味捲心酥,驗出塑化劑。

    威化公司表示,他們自行送驗草莓、花生及黑糖等3種口味捲心酥,發現分別含有塑化劑DEHP1.9至1.3ppm。

    台灣‧妊娠霜也難逃劫‧孕婦當心塑毐傳胎兒

    (台灣‧台北7日訊)懷孕期間抹妊娠霜,小心塑化劑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學者研究發現,孕婦使用妊娠霜,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比未使用者高出20到30%。
    專家表示,妊娠霜主要用塑化劑“定香”,保持產品長期香味不減,但會經由皮膚讓人體吸收,恐怕會穿透過胎盤及羊水,對胎兒神經系統、腎臟及發育造成影響。

    避免選購“香”東西
    專家建議消費者選購產品時注意,凡是越香的東西越要避免;孕婦為了胎兒的安全,最好選擇不添加塑化劑的產品。

    台抗生素驗出塑化劑

    2011-06-08
    (綜 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台灣受致癌塑化劑污染的飲食愈查愈多,至昨天中午,已達到九百六十一種,涉及二百八十家廠商。台灣各大醫院、診所都十分愛用的抗 生素GSK安滅菌,也被化驗出含有塑化劑(DIDP),成為台島首例中招的藥品。馬英九今天將召開會議,研究塑化劑事件的處理辦法。

    中國‧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城市興起自種菜

    •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導致各地城市掀起種菜自己吃的風潮。(圖:新華社)
    經歷了多年的三聚氫胺毒牛奶、“藍光豬肉”和“爆炸西瓜”等食安恐慌後,城市地區的中國人開始擁抱一種全新及綠色的革命,走有機路線。
    從北京一居民樓陽台欄杆上纏繞著的紅花菜豆,到多不勝舉的園藝網站,還有如雨後春筍湧現的有機農場和有機商店,中國家庭正逐漸將目光投向“自種食品”。

    近年來,中國食安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眾對食安的恐慌也未停竭。2008年,三聚氫胺毒奶粉事件毒害30萬嬰幼兒。今年4月,警方起獲了40公噸摻入致癌物與獸藥助長的“毒豆芽”;5月間,又有西瓜因施用過多膨大劑而在瓜田就開始爆裂。
    今年3月,衛生官員也發現有豬肉受到細菌污染,而在夜晚發出藍光。

    台灣‧塑化劑風暴引反思‧“回到無塑時代”

    (台灣‧台北7日訊)在台灣塑化劑風暴拉響食安警報後,已開始有人對過去50年來,大量入侵我們家居生活的塑料製品作反思,專家預測,經過這波塑化風暴,人類將進入“後塑料時代”,塑料製品將逐漸從人類生活中絕跡。
    美國加州日前已通過一項法案,嚴禁用於飯盒等即棄塑料之中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簡稱PS)塑料。

    台灣食品信用瀕臨破產

    【文/王尚文】
    (圖片提供/新新聞)
    台灣十大死亡原因,連續二十八年的榜首,都是「癌症」,亦即「惡性腫瘤」;國人容易罹癌的原因,始終是個謎!但 是,自從 最近爆發黑心塑化劑、起雲劑事件之後,這個謎底終於被揭開;因為,涉嫌生產會致癌的塑化劑老闆說,「三十年來不都是這樣添加的嗎?」如果他說的是真良心 話,那麼你我可能都被餵了三十年的致癌食品了。

    讓人「絕子絕孫」的缺德事
    「這 是一個偶發事件」,一位食品業者很無辜地為黑心塑化劑與起雲劑,做了這樣的辯護,但是,就是因為是偶發事件,才會讓人合理的懷疑,除了這一件外,到底 還有多少件黑心食品尚未被揭穿?因為,從這一次「偶發事件」當中,全國民眾都看到了,不管是台糖、統一等國營事業、民營企業的龍頭廠商,都被捲入黑心添加 物事件中,如此信譽卓著、管理嚴謹的企業都會被捲入,卻說是「偶發事件」,試問,又有誰會相信呢?
    對食品界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現代的食品廠家為求經濟利益,許多產品都是採取「集中生產、品牌包裝」的經營策略,並非每一種產品從原料到成品,都是由自己親自生產的,反正企業品牌已經打響,消費者祇認品牌、盲目信賴,而且是「愈貴愈好」。
    所 以才會發生類似這次起雲劑事件,大大有名、比人家貴的運動飲料、果凍等,都名列其中;這擺明疑似「共犯結構」,大陸三鹿毒奶品,所以會添加三聚氰胺,是 想提高蛋白質成分;而台灣這次添加塑化劑、起雲劑,則是想讓水狀的飲料變得膏稠稠、同時讓沉澱下去的果汁變得清澈同色,就這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更 可惡的是,黑心商人食髓知味,從食品(麵包、冰淇淋、果凍)、飲料(果汁、果醬)到維他命錠劑、膠囊,甚至兒童感冒糖漿,都被添加了塑化劑、起雲劑。涉 案商人還辯稱塑化劑不會致癌,根據醫學研究報告,長期每天喝一瓶受污染的這種飲料(DEHP濃度12ppm,每瓶三百五十毫升),將可能發生睪丸萎縮,使 生殖功能異常;這是讓人「絕子絕孫」的缺德事,何況是更危險的致癌可能性。
    自從黑心塑化劑、起雲劑事件爆發後,全國上下都在忙著「危 機 處理」;罪魁禍首的塑化劑製造者,忙著躲藏起來,不幸被逮著者,也急著脫產留得青山在;下游一 路發(一六八家)廠家,則忙著鞠躬道歉,將產品下架了事,還有困獸猶鬥者,在沒被驗出污染品之前,還理直氣壯地否認;充分展現出無商不奸的滑頭手 法。……

    化學調濃縮果汁 沒有一樣水果做的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
    昱伸公司下游廠商東甲永業販售的鳳梨、芒果、青蘋果、蘋果、橘子和哈密瓜六種水果香醬,證實含有塑化劑,衛生單位要求向東甲進貨的下游業者應立即停用。
    記者蔡佳妤/攝影
    彰化縣衛生局追查塑化劑,意外發現昱伸下游金饌與揚聖企業販售的各種濃縮果醬,「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全是化學香料與色素調製而成,知名連鎖茶飲鮮茶道的四種濃縮果漿也驗不出果汁成分,衛生局要求中央應立法規範,不能放任廠商欺騙消費者。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昨天說,用化學藥劑調製的水果香料、香精加上色素,沖泡成各種果汁,或添加在麵粉裡做成麵包、西點,風味和添加真正果汁做的食品十分相似,消費者誤認濃縮果汁裡真有果汁,事實上被騙上當。
    彰化縣金饌企業的草莓、哈密瓜、水蜜桃、百香果、葡萄、蘋果、芒果、鳳梨等濃縮果醬和果汁、果汁粉,以及揚聖企業出售的木瓜醬、草莓醬、橘子醬等香料,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
    葉彥伯說,只要人工香料、香精、色素合法,劑量合格,食品衛生法無法可罰,他建議中央應該要求這類生產及飲料店業者,清楚在產品上標示「不含水果成分」,禁止業者繼續欺騙消費者。
    「冰淇淋最常發生這種情形。」彰化基督教醫院研究化學性毒物的職業病科醫師湯豐誠說,有些草莓冰淇淋是用人工草莓香精、色素做出的口味,不含任何草莓,食用過多人工香精、色素容易誘發肝臟發炎,站在保健的立場,他不建議吃人工香精、色素調製的食物。
    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說,衛生局抽驗手調飲料店的濃縮果漿、水果香精,發現「鮮茶道」向金饌公司購買的草莓、百香果、熱帶水果及水蜜桃果漿沒有果汁成分。
    鮮茶道旭光店人員說,他們依照總店指示調配果汁,不清楚配方。

    香精也含塑「食品業幾全淪陷」

    自由時報                     2011-06-06 06:02
    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彰化縣衛生局追查昱伸果醬流向,稽查吐司麵包店。(記者吳為恭翻攝)。
    昱伸下游東甲 也確定驗出

    〔記 者顏宏駿、吳為恭、陳璟民、蘇金鳳、歐素美、蔡淑媛、俞肇福、方志賢、鍾麗華/綜合報導〕塑化劑不止摻進黑心起雲劑中,還被製成果醬污染麵包,檢方追查更 發現塑化劑被加入液狀或粉狀的香精,直接揉入麵團,做成水果口味的麵包、吐司及糕點,流入全台,其中,昱伸公司賣給下游東甲永業的香精,已證實「中塑」, 驗出了塑化劑。
    麵包色澤亮眼 添濃郁果香
    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不排除業者可能使用在水果蛋糕,至於冰淇淋、含有水果口味的汽水是否也遭到污染?黃美娜說:「我想都有可能吧。」「食品業幾乎都已經淪陷了。」
    彰化地檢署表示,昱伸公司把黑心香精,賣給下游彰化縣揚聖公司、台中市東甲永業公司、台北市的好量公司,再供給下游、烘焙坊,讓烘烤出來的麵包、糕點,呈現亮眼的色澤及濃郁的果香。
    目前查出昱伸供給下游業者的水果香精有橘子、蘋果、鳳梨、芒果、青蘋果、哈密瓜等多種口味,昨天中午東甲永業的水果香精化驗結果出爐,上述六種產品確定含有塑化劑。
    東 甲公司共被查扣四百二十七瓶黑心香精,下游達一百二十六家。黃美娜表示,東甲向昱伸購買後,再分裝為一公斤裝賣給下游廠商,而三家廠商再分裝賣給更下游廠 商、甚至消費者。黃美娜並在現場開啟黑心香精瓶蓋,現場立即香氣四溢。她表示,只要點一、兩滴就很香,業者做的「很成功」。
    彰化檢方前天會 同彰化衛生局人員到揚聖企業搜查,並未發現產品,但檢方從查扣的帳冊資料發現揚聖與昱伸交易時間至少超過一年,交易的品項有木瓜及草莓香精兩種,揚聖把產 品賣給下游七家食品業者。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昱伸的木瓜及草莓香精並未驗出塑化劑,彰化兩家烘焙業者的草莓餅乾及吐司應該也未含塑化劑,但為求慎 重,再次抽樣送驗。

    蘋果香精 製喜宴點心下肚

    不過,蘋果香精被賣給喜宴點心業者,喜宴的小點心,不知有多少已吃下肚。
    台北好量的下游,主要流向北部中盤商佛祥有限公司、皇品食品行、嘉美食品原料行,恐流入北北基至少廿一家烘焙業。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陳立奇說,皇品說只小量進用好量的蛋牛奶醬、鋁罐咖啡醬、PE罐咖啡醬等產品,再售予七家烘焙業,佛祥則進用好量的芋頭醬、草莓醬、柳橙醬、鳳梨油、青蘋果、百香果、蛋牛奶醬等,再售予十二家烘焙業,但都配合好量於上月廿七日完成回收。
    基隆市嘉美食品原料行向好量公司進貨芋頭醬銷售,包括連鎖麵包店「溫莎堡」都是買主;溫莎堡食品公司蔣經理說,公司買了兩罐,發現是昱伸製造後,立即停止使用並且退貨。
    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說,香料的使用量不高,約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的量,而且不是所有定香劑、麵包都遭污染,主要問題仍在於果醬,不會全面稽查麵 包店,但會追問題果醬、香精的源頭,就像金果王的濃縮果汁流入五星級飯店,也不會清查所有的觀光飯店一樣。若民眾擔心,這一、兩天先暫時不要吃,等查過 了,就可以確認市面架上的麵包都是安全的。
    衛生署統計,塑化劑風暴累計至昨天為止,受影響廠商已達三百八十七家、產品項目達九百四十二項。

    台湾食品业沦陷 香精验出塑化剂

     二零一一年六月五日 晚上十一时四十九分

    (台北5日综合电)塑化剂风暴令台湾食品业几乎全面沦陷,昱伸公司除了在起云剂加速化剂,连香精、香料也添加塑化剂,分销给6家厂商,其中一家东甲公司,6种香精被验出含塑化剂,5家原料行向他进货,再转卖给面包店,还有专门做喜筵的糕点业者。
    台中市卫生局长黄美娜说,香酱并非果酱,是添加于食品内的香精,属于调味香料,香酱“实在做得太成功了”,香气及口味都相当浓郁,可能添加在各种调味食品内,影响层面广泛,她担心更多的食品业恐将沦陷。
    黄美娜周日在记者会中表示,昱伸公司将塑化剂违法添加在香精中,产品流向位于台中市大里区的东甲公司,检方与卫生局于周五前往查察,封存20种品项、427瓶相关产品,并取回仍在有效使用期限内的16件样品带回送验。
    她说,检验结果计有凤梨等6件水果香酱产品出现塑化剂反应,百余家下游厂商中,有5家曾购入昱伸被检出塑化剂的相关产品。
    卫生局人员周日上午分赴位于彰化县2家及台中市3家等5间企业追查,可能因逢端午节假期,都大门深锁。
    黄美娜指出,遭污染的原料一定要积极落实回收,端午节假日结束,卫生局将再持续追查5家企业。
    至于东甲公司未主动通报使用昱伸公司产品,是否涉及隐匿嫌疑。黄美娜表示,检方正在调查中,若有恶意隐匿,恐将遭撤照及罚缓等处分。

    PVC保鮮膜含塑毒 環團:快列管

    台北市議員和環保團體昨天警告,聚氯乙烯PVC保鮮膜也有塑化劑DEHP,微波加熱、冷凍後會溶入食物,政府有必要思考列管PVC保鮮膜。
    北市府衛生局藥食處副處長邱秀儀坦言,今年一月,曾針對保鮮膜標示、警語、耐熱度作過調查,但還沒有檢查塑化劑含量,未來會成立專案,抽檢保鮮膜,了解塑化劑釋出情形,再研擬自治法規。
    衛生局也提醒,民眾使用保鮮膜,盡量不要微波加熱、靠近食物。北市議員簡余晏、陳建銘、李慶鋒昨天偕同看守台灣協會、主婦聯盟舉行記者會。
    目前環保署公告DBP、DEHP、DNOP三種毒性塑化劑,政府查緝以食品、原物料為主。DEHA則多用在提高塑膠產品延展性、黏貼度,常用於PVC保鮮膜,不在環保署管制範圍內。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援用外國學者研究指出,以PVC保鮮膜包裹一公斤肉品為例,冷藏七天,即滲透出五十毫克DEHA;此外根據歐盟標準,六十公斤成 人每日容許攝取量為十八毫克,政府有必要思考列管PVC保鮮膜。謝和霖說,PVC保鮮膜百分之五十重量來自塑化劑,塑化劑種類繁多,多少具毒性。
    【記者陳俐君、張嘉芳/台北報導】保鮮膜溶出DEHA,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它是常見塑膠軟化劑,作用與DEHP塑化劑相似,是塑膠製品常用塑化劑,但不可添加在食品中。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也說,DEHA毒性比DEHP低卅倍,尚未找到對人類傷害的相關研究,亦無法證實是否有致癌性,國內未列入毒性化學物質。